日治時期日本政府為了發展台灣的經濟,鼓勵農業生產,開始在台灣引進各種作物,其中一種就是咖啡。 | |
• 1901 | 臺灣總督府技師田代安定引進了阿拉比卡種、賴比瑞卡種和羅布斯塔種在恆春試種,效果不錯。 |
• 1919 | 臺南州嘉義郡的嘉義農業試驗支所全數收集恆春與各地試種的品種,在所內種植,進行科學研究與觀察。 |
• 1930 | 臺南州地區開始大規模栽種咖啡,主要栽培地在斗六郡、嘉義郡、新營郡和新化郡等山區,約有十萬九千棵,主要來自所內試驗的咖啡種苗。 |
• 1942 | 臺南咖啡到達最盛時期,隨著咖啡種植的擴大,咖啡產量逐漸增加,栽培面積合計179甲地。 |
• 1943 | 隨著1941年的太平洋戰爭爆發,民生開始受到影響,物資極度缺乏。咖啡不如其他民生必需作物重要,臺南咖啡產業因而沒落。 |
直到近年來,臺灣的咖啡產業才重新嶄露頭角,成為國際知名的高品質咖啡產地之一。 |
東山咖啡的知名度起步較雲林古坑咖啡來得晚,但談及歷史,可回溯到日治時代,有位東山鄉民,曾在日本人位於楠西鄉的咖啡試驗農場服務,取得咖啡種苗,帶回東山種植在崁頭山一帶,因緯度、海拔和中、南美洲及非洲等主要的咖啡產地相近,加上日夜溫差甚大及半日照等微型氣候,從而孕育東山地區特有的臺灣咖啡味。